湖畔有约【44】| 扬科研与社会服务风帆 助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近几年,学校发展提质提速,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科研教师队伍,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现选取部分教师代表,以飨师生!
∨
壹
董海宁:发挥社工专业优势 服务地方抗疫战役
浙江宁波人,现为人文旅游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主任。
疫情汹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作为学校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董海宁加入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抗疫工作群,直接参与中国社工教育协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发出《关于师生做好自我防护、有序参与支持抗疫工作倡议书》活动,协调义乌市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和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线在地协助社区抗击疫情。
早在大年初二,作为同悦社工理事长,董海宁就要求同悦社工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对接入驻社区,评估社区需要,并协调在义社工尽快返回社区开展工作,不在义乌的社工在线参与抗疫。社工在社区为居家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用品,安抚情绪,参与线上防疫宣传,增强居民群众防护意识,招募防疫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疫防控,协助社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同悦社工还有18名社工报名,积极参与武汉市方舱医院、隔离酒店及社区的线上支持服务,相关抗疫经历被《中国社会工作》杂志、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金华民政及其他地方媒体报道。此外,董海宁作为义乌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还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专业社工,抗疫同行”社工主题周宣传活动。在董老师的影响下,学校社工专业10余位同学积极参与了家乡社区抗疫工作。
陪同金华市民政局徐峰副局长调研同悦社工参与社区管理
董海宁还积极参与义乌市统战部、九三学社社区治理现代化专项民主监督,协助统战部制订民主监督计划,协助义乌市民政局制订义乌市社区社会工作站建设相应规章制度,对接筹建义乌市社会组织学院,被义乌市民政局推荐为浙江省人大社会建设智库专家人选,协助浙江省人大开展社会组织建设调研4次,积极参与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后国民心态调查课题研究,认领省级智库研究项目1项,与义乌市精神文明办协商初步达成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参与义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国家级试点合作框架1项。
贰
吕勇:省级大师工作室 服务地方产业升级
浙江永康人,现为机电信息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专任教师。
为了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积极向高端科研平台靠拢,作为浙江大学博士后,利用相关科研平台,积极进行纳米纤维素等高端材料在传统产业中的研究。作为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的项目组成员,目前已开发出绿色高抗水抗菌纸,纸吸管等在蒙牛等乳品包装中进行了应用,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吕勇老师作为浙江省科技重大研究专项的主研人员,该项目研发经费总计3000余万元,主要负责纳米纤维素的绿色制备及产业化。2019年,吕勇的博士后研究课题已获得了浙江省博士后基金立项支持。
吕勇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升级,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与义乌市包装印刷产业园、义乌市印刷行业协会共建包装印刷产业创新综合体,目前包装印刷产业综合体项目已获政府立项建设。在包装产业综合体中,吕勇老师承担技术研发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目前,已完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0余项,攻克在研的行业共性技术难题3项。同时,在园区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为园区众多微小企业提供技术技能服务。
吕勇还积极将科研中的项目转化为实训项目和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项目。很多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创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2年,指导的“可逆温变转色油墨”和“一同印”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分别获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三等奖和省职业院校挑战杯一等奖。
叁
王英彦:教研结合促发展,坚持不懈出成效
湖南永州人,现为机电信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任教师。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十一个春秋中,王英彦始终把成为一名教学科研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工作中王英彦始终保持着科研意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反思,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书籍资料,与同事探讨,尝试通过课题的形式来进行研究解决。至今主持厅级及以上课题项目10项,参与课题多项,其中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教改项目1项。
她申报的《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众创空间集聚的驱动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浙江实证》项目入选2019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省科技厅自软科学项目设立以来,义乌市争取到的第2个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为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培训,申请了温州大学信息化研究所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主动参与一些学术会议,了解学术前沿知识。平时也会关注一些学术微信公众号,比如爱学术,以及一些学者们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进行学习。
在王英彦看来,科研的路上必须脚踏实,承受住压力和寂寞,要坚守本心,长期坚持,不折不挠。
肆
陈杰:不忘初心记使命,建言献策显担当
浙江义乌人,现为经济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浙江省语言学会会员、浙江省修辞学会会员,被义乌地名文化研究会聘为专家组专家
入校工作以来,共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8篇,参编教材3本,《义乌姓氏文化》《义乌地名命名的五大理据》等地方文化研究成果被多途径收录和转载。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27项(其中省部级2项,市厅级14项),并参与各类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的建设。科研成果获浙江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一等奖,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年会学术交流征文2013年二等奖、2014年三等奖,金华市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学校第六届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学校教育国际化征文比赛二等奖等。
报送信息获国务院领导批示
近来,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所在课题组围绕疫情防控和国计民生,先后开展了以“高职扩招”“稳就业”“改善医患关系”“医疗体系改革”“国民心态”等为主题的研究,积极献言献策。
伍
许馨苓:协同创新搭平台,标准服务促发展
湖南怀化人,现为经济管理学院工商企业管理教研室专任教师,学校义乌制造标准化管理研究中心负责人。
许馨苓坚持立足区域特色、对接行业产业需求,服务义乌标准城市建设,搭建并培育“义乌制造标准化管理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一支标准化专业服务创新团队,该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行业企业的标准发展,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及标准城市建设。
她带领教师团队坚持走政校行企深度融合的思路,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政策对接,寒冬酷暑跑市场、访协会、进企业,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的标准研制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实现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促进标准研制和服务成果不断涌现。
“浙江制造”标准启动暨研讨会现场
团队部分标准研制成果
2019年,她的团队服务行业数十个,与义乌市标准主管部门共建义乌区域标准化专家库;研制我国第一个无缝塑身内衣标准和第一个时尚假发标准,弥补了产品标准空白,获得“浙江制造”团体标准3项;主持研制标准项目10项,引入横向经费50万元,其中参与制定浙江制造标准7项(2019年义乌市浙江制造标准共15项),主持制定管理相关标准或标准实施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新形态教材1部,发表核心论文1篇等。
古人云:志不高者智不达。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科研服务她们在路上,满怀初心,感恩使命。
陆
杨信:潜心科研攻关 耐心育人成才
杨信,女,博士研究生,现为外语外贸学院副院长、外语党支部书记。
杨信长期致力于外籍流动人口特别是阿拉伯外籍人口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义乌经验开展外籍人口的社会、文化适应,城市语言文化景观以及多语种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其主讲课程有《大学阿拉伯语》、《阿拉伯语基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
近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完成厅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语言系列读本》教材;发表一级核心期刊论文1篇,二级核心论文4篇。同时带领多语种教学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活动,如校外学员多语种课程公益教学服务,义乌各大展会重要外宾接待服务、义乌市企事业单位的多语种日常翻译和校对服务等工作。
“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自己的梦想以及为梦想长期奋斗下去的毅力。现在我仍然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当问到科研工作经验与体会时,杨信这样说。
柒
胡璇:做接地气的科研 服务地方发展
胡璇,女,博士研究生,现为外语外贸学院国际商务教研室专任教师。
胡璇长期致力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是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电商创新创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等方面。其主讲课程有《跨境电商物流管理》《跨境电商操作实务》《国贸理论与实务》等。
进校三年多来,胡璇主持厅级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展开校外企业跨境电商相关培训共计五百多人次;主持并参与跨境电商系列核心课程的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参与编写跨境电商系列教材《跨境电商操作实务B2C》《跨境电商物流管理》。同时作为外语外贸学院创业班班主任,指导跨境电商创业学生获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与跨境电商省技能竞赛一、二等奖。
“作为义乌地方高校的教师,要将自己的所学所长结合地方产业实际情况,做有地气的科研,更好服务于当地发展。我现在还在摸索的过程中,希望能有突破。”当问到对科研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时,胡璇老师这样说。
捌
吴俊峰:走进一线做科研,扎根专业求学问
浙江义乌人,博士研究生,现为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专任教师。
吴俊峰老师前些年承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研主任一职,扎根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参与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的建设、浙江省高职十三五示范性实训基地“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实训中心”建设等多个重要项目,个人的科研多数与教改相关,如2017年立项教育厅科研项目“土建专业‘互联网+’实验实训系统开发与实践”,建成我院第一个网上实训平台,提高了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水平。2018年在学院领军人才魏纲教授的带领下对在基隧道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参与了浙江省公益研究项目和住建厅科研项目。2019年,成功申请教育厅访问工程师项目,赴金华轨道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城市轨道工程建设实践,积累了一些工作资料,收获颇多。
2013年进校工作以来,发表核心论文2篇、SCI论文1篇,承担厅级项目2项,校预研课题1项。在吴俊峰看来,工科的科研需要以实践为基础,需要丰富的一手资料、实验实测数据,建议老师们多去一线,多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
玖
洪文进:二十余篇核心论文谱佳话
浙江杭州人,现为创意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副主任。
洪文进长期致力服务于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和科研能力。在2019年专业技术水平评价认定为服装设计工程师,入选金华市首批优秀青年社科工作者;入选 2018 年度浙江省访问工程师;入选2017 年度全国纺织服装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产业分会理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专家库专家;入选2016年度“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2015-2016 年度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ot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期刊审稿人。
在科研方面,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6篇,SCI1篇,EI2篇,CSCD3篇,国家一级期刊2篇,以及多篇国内外权威会议论文;出版专著1部;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主持横向课题3项。
拾
金萍:“绘”出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浙江东阳人,现为创意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研室专任教师。
身为艺术专业教师,金萍老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业内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金萍与其团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已为义乌苏溪镇、大陈镇、佛堂镇等多个镇街,50余个乡村,打造独有的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及施工、彩绘“文化墙”、村品牌形象设计、文化礼堂、雕塑、党建项目、宣传片拍摄等,其部分作品成功入选为小城镇整治专家的教材,对义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近两年全面参与大陈镇的全国卫生镇和全国文明城市及“五水共治”重点区块的打造;全面配合苏溪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省级样板”;全面打造苏溪镇乡村品牌文化挖掘及设计美丽庭院设计及施工等项目,对其特色进行深入提炼设计和施工。完成2个三星级村、3个一星级样品村全面打造,助力浙江省A级景区8个村庄,直接参与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中的系列相关子项目10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落实和后续发展。结合项目开发一系列符合地方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的文旅商品,为助推区域经济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金萍与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陆续受到了中国经济导报、新浪、搜狐、浙江日报、浙江在线、义乌商报、义乌同年哥、义乌新闻频道、义乌商贸频道等在内的多家媒体关注与认可。
拾 壹
金祖旭:东西协作谱佳话 师生同创助成长
浙江义乌人,现为创业学院跨境电子商务教研室专任教师。
为推进浙江省与四川省东西部对口帮扶项目——汶川电商学院的建设,金祖旭在2019年暑假与教研室同事们一天都没歇着,两个月的时间,他们比平时还要忙碌,奔波在汶川与义乌两地之间。除了与四川学生交流电商专业知识外,金祖旭还向其灌输创业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2019年10月称赞汶川电商学院项目做得好、做得实、有意义。
当看到阿坝师范学院学生那一张张充满求知欲望的脸时,金祖旭感觉一切付出都值得。当问及如此辛苦的意义时,“跟随内心,无问西东,要时刻记得你的珍贵。”金祖旭坦言到,他特别喜欢电影《无问西东》里一句台词。
此外,他挖掘并培养了叶永伟、方吉祥、郑雷雷、蔡泽龙、黄成功一大批创业人才,这些学生都成为了电商圈的新秀。在从事创业教育探索过程中,他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与同事们总结了一套创业班学生选拔以及分类指导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个体创业指数的高职分层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浙江省教科规课题)、《大学生个体创业潜质研究》(浙江团省委课题)等课题,他的“慧眼识人术”先后被《金华日报》、《浙中新报》等予以专题报道。
与汶川电商学院学生在一起
拾 贰
朱兰珍:跨学科组建团队 多举措共育成果
浙江义乌人,现为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中文教研部专任教师。
朱兰珍先后主持各级别课题共计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本,引进横向课题资金15万元,其中2018年成功申请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课题《国际化社区中的文化融合研究》,2019年成功申请浙江省民政厅课题《全民共建共享视域下浙江省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研究》,完成浙江省教育厅课题1项、浙江省社科普课题1项、浙江省民政厅课题2项。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朱兰珍除上好网课外,积极响应学校“居家科研”倡议,安心科研、奋力追赶。她认为,学校正处于优质校建设的关键期,居家科研是防控期间爱国爱校的具体体现,也是静下心来做科研的最佳选择。
居家期间,朱兰珍凝练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和攻关小组,培育人才梯队。她充分利用微信群、钉钉、腾讯等网络平台,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加强科研合作沟通,形成动态的、有活力的科研团队,对新的平台和科研项目进行联合申报,同时对新的科研任务,特别是有关抗击疫情的科研项目研究进行联合申报。朱兰珍认为居家科研可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效融合。她通过视频讨论、阅读文献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教学科研互动、教学科研互哺,把科研和教学统一起来。
拾 叁
冉晓丽:打造服务平台 传播中华文化
四川成都人,现为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中文教研部专任教师。
冉晓丽一直致力于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传播汉语知识和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她共主持省级、地市级纵向课题4项,主持国家民委办公厅等五部委横向课题1项、浙江省民宗委横向课题2项,发表论文4篇,出版专著2部,撰写的政策建议等获省统战成果一等奖两次,至今共计引入横向资金80万元,预计在近一年将引入资金60万元。
2016年冉晓丽在前期科研和工作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了涉外人员服务中心平台,承接了多项统战部课题,荣获了义乌市委宣传部颁发的“万国咏鹅”活动最佳贡献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特殊贡献奖,并被授予了“中外文化传播基地”称号。2018年我校成为由五部委获批的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建设单位,是全国入选的六所高等院校中唯一的高职院校,而冉晓丽老师就是志愿服务团中的一员。
自2014年起,冉晓丽已为特殊群体开展语言培训360余次。她在柯桥、杭州湾、慈溪等地开设少数民族国语培训,培训人数已达约3万人次。她组织成立的涉外人员服务中心和同悦社工联合街道在义乌鸡鸣山社区、金城高尔夫社区开设的外籍人员汉语培训班,每年培训人数达近2万人次。
依托学校、政府、企业、媒体等多个平台,她带领学生参加了包括听外国人讲春节故事、五水共治、我们的节日、非遗文博会、万国思乡、立春祭在内的多个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活动,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此外,还为外籍人士和少数民族人员举办有关清明文化、端午文化、“一带一路”文化的讲座,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这些活动相继获得包括CCTV、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新闻等在内的多家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媒体报道,。
冉晓丽坦言道,她不仅仅要教大家汉语,还要和社区一起联合公安、出入境等部门开展系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讲座,让他们能更好地在义乌学习和生活。
2017年5月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在鸡鸣山社区调研
拾 肆
姜小兰:教研相辅促发展 文化育人显成效
浙江兰溪人,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修养法律教研室专任教师。
姜小兰是蒋芝英教授科研团队的骨干成员之一,主要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乡村文化与乡村治理等领域研究。近两年主持完成了浙江省教育厅课题《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重点项目《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承和作用研究——以浙江义乌为例》等课题,发表了包括核心期刊论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困局与突破》在内的多篇学术论文。
她特别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相辅相成,经常利用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深入义乌基层及各类乡村开展社会调研,并将科研成果反哺到指导大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及学生竞赛中。2019年寒暑假,姜小兰带领社团学生走访了义乌七一村、何斯路村及稠岩村等,指导学生完成了口述史《鸡毛是怎么飞上天的?——听亲历者讲述义乌发展的“传说”》《守住绿水青山,坐拥金山银山——和美乡村何斯路的振兴之路》,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盟2019年寒假实践教学活动成果三等奖;指导学生竞赛项目《横山村景观提升设计方案》荣获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银奖。
她还致力于社会服务,担任义乌后宅街道稠岩村的“乡村振兴顾问”。在其指导下,2019年年底,义乌稠岩村被评为第五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
◆ ◆ ◆ ◆
编辑|张峰
推荐阅读:
1.湖畔有约【32】|五年时间,这位非洲小伙学会汉语又玩转义乌方言
2.湖畔有约【33】|拍电影,演网剧,搭档欧豪、文淇……这个小伙子不简单
3.湖畔有约【34】|扶贫路上的一缕暖阳——记义乌工商学院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导师
4.湖畔有约【35】|“一草一木皆有灵性”,90后姑娘在花香里传承国风雅韵
6.湖畔有约【37】|健康环保可降解,工商创业才子在“外卖盒”中发现满满商机
7.湖畔有约【38】|客户高价想买,他却无偿捐赠,义乌高校教出一批好学生!校训更值得点赞!
9.湖畔有约【40】|“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认识一下各二级学院的新晋“网红主播”吧!
10.湖畔有约【41】|专注攻坚成就匠人风采;车间焊工成为大学教师
11.湖畔有约【42】|六旬创客是位痴迷书法创意的“台湾大汉”
12.湖畔有约【43】|化“危机”为“契机”齐心构建“云上思政”大格局